京杭大运河(沧州段) -j9旗舰厅
沧州段大运河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系的下游河道南运河的一部分,***以后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。沧州市境内南运河起自吴桥大兴庄村入境,流经吴桥县、东光县、南皮县、泊头市、沧县、沧州市区、青县共八个县(市、区),于青县李又屯村北出沧州境,入天津界,长6公里。占京杭大运河的八分之一。
沧州段运河始于东汉末年,汉建安九年(公***2年),曹操为北征袁绍,修建了著名的“遏淇水入白沟”工程,《水经·淇水注》中有详细记载,“汉建安九年,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,遏淇东水入白沟以通漕运,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。是以卢谌《征艰赋》曰:后背洪枋巨堰,深渠高堤者也”。汉建安十一年(公***206年),曹操北征乌桓,命董昭开平虏渠。平虏渠沟通白沟(《水经注》中称白沟在威县之东的古称广宗的地方以下为清河)、泒水和滹沱河。据专家考证,平虏渠位置大致在今青县之东,约相当现在的南运河而稍偏东,为沧州南运河下游段的前身。晋代和北朝时期,沧州段运河依然是曹操开凿的白沟——清河——平虏渠水运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晋代和北朝时期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经白沟——清河——平虏渠水运通道进行军队调动的,表明这条水运通道仍畅通。隋大业四年(公***608年),隋炀帝为了解决北方的漕运和北征高丽的需要,“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,引沁水,南达于河,北通涿郡”(《隋书·炀帝记》)。沧州段运河为永济渠的一部分,是在曹操旧渠的基础上并利用部分天然河道建成的,与今南运河河道基本相同。唐代,沧州段运河仍为永济渠的一部分,依然通航。据《***和郡县志·永济县下》载:“永济渠在县西郭,内阔一百七十尺,深两丈四尺。南自汲郡引清、淇水,东北入白沟,穿此县入临清……隋氏修之,因名‘永济渠’”。在永济渠两侧,又开凿了长丰渠、无棣沟等几条运河,使黄河北侧平原地区运河形成网络。唐代在河北道平原zui早开凿的运河是贞观二十一年(公***647年)刺史朱潭在河间县开凿的长丰渠:“瀛州河间郡,河间县,西北百里有长丰渠,(贞观)二十一年,刺史朱潭开。”此后,薛大鼎于永徽***年开凿了无棣沟:“永徽***年,薛大鼎为沧州刺史,界内有无棣河,隋末填废。大鼎奏开之,引鱼盐于海,百姓歌之日:‘新河得通舟楫利,直达沧海鱼盐至。昔日徒行今骋驷,美哉薛公德滂被’。”无棣沟是通海的一条河道,是将原被淤积堵塞的无棣河加以疏通而成,将永济渠与渤海连通。永徽二年(公***651年)以及开***年间,姜师度等人还在沧州景城郡清池县开凿了多条运河。宋代也称永济渠为御河,“中国封建时代,往往称皇室御用河道为‘御河’……宋***时代所谓‘御河’,专指今河南,河北境内的卫河,即隋所开永济渠的一部分。”(《辞海》1999年版)。北宋初年永济渠即御河仍能通航,但黄河曾在很长时期北流夺御河河道由今天津入海,沧州段运河时断时续。金代由于黄河河道向南迁徙,夺占淮河河道入海,御河摆脱了黄河频繁的冲淤影响,并且金代迁都燕京,改燕京为中京,宫廷建造需要的大量建筑材料从汴梁(今开封)运至北京,同时漕粮北运,逐渐形成以御河为主干运道,再加上漳河、滹沱河等河流构成的水运系统,将河北平原沟通和联系起来。***代开凿京杭大运河,沧州段御河为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,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河道。沧州段运河明代为卫河的一部分,卫河又称卫漕。宋、***时名日御河。由内黄东出,至山东馆陶西,漳水合焉。东北至临清,与会通河合。北历德、沧诸州,至青县南,合滹沱河。北达天津,会白河人海。所谓卫漕也。清代,临清至天津一段,称为南运河,沧州段运河为南运河下游。清早期及中期,漕运沿袭明代,仍以内河航线为主;道光时,大部分漕运改走海运,至咸丰五年,运河漕运结束。但卫河作为豫北及河北平原南部地区与京津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,一直承担着繁忙的运输任务。民国时期,沧州段运河仍为南运河的一部分,但运河逐渐於浅,已无大规模水运活动,内河航运规模很小。建国初期,卫河——卫运河——南运河为海河流域航线zui长、航运之力zui大的一条河流,沧州段南运河为仍其下游段,承担着物资运输任务。五十年代,兴建了引黄济卫工程,为运河补充了水源。1958年,南运河上兴建了四女寺枢纽,维持了运河的通航。七十年代,沧州段南运河上兴建了安陵枢纽和北陈屯枢纽,均建有船闸,但由于水源缺乏,1978年南运河航运全线中断,沧州段南运河航运功能已完全丧失。2022年9月1日上午9时,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。
主办单位:沧州市运河区人民政府 联系电线
产业招商/厂房租售:
或微信/手机: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j9旗舰厅的版权声明: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,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会下载删除 400-0123-021 或 13391219793